爆款主題怎麼寫?甜點品牌IG貼文主題教學文
爆款主題怎麼寫?甜點品牌IG貼文主題教學文
如果你經營甜點工作室,應該常常有這種感覺:
明明花時間拍了產品照、也很認真寫了介紹,
結果觸及不高、按讚數少、留言更是少得可憐。
這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,而是——
你選的貼文主題,觀眾沒興趣。
今天這篇,我想一步一步教你如何挑選「能讓觀眾想互動、想轉發、想分享」的貼文主題。只要抓對方法,不需要靠買粉、不需要拚命發限動,也能慢慢讓甜點帳號從「被忽略」變成「有人記得」。
一、為什麼主題比內容更重要?
許多甜點品牌的IG貼文會掉入這樣的誤區:
「新品上架了!」
「這次做的草莓塔也太美了」
「週末接單開始囉~」
這類貼文乍看之下沒問題,但從社群經營的角度來說,其實全都是商品資訊型。這代表只有已經「很熟悉你」的粉絲,才會在乎這些資訊。對於還不認識你的人來說,這些貼文沒有「停下來的理由」。
而一個健康的甜點品牌帳號,需要同時兼顧三層受眾:
- 還不認識你的人(引流)
- 正在觀察你的人(互動/信任)
- 已經下單的人(轉換/回購)
光靠商品照,很難觸及第一層受眾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學會:用主題包裝內容,讓人想點進來看。
二、主題不是隨便想,是有結構可循
我們把爆款主題分成4大類,這些主題能讓你的貼文有:
- 更多保存
- 更多轉發
- 更多留言互動
- 更多點擊動作
這些指標,通通是讓你的內容被演算法推薦出去的關鍵。
類型1:知識型主題(被轉發)
這類內容最好以「常識錯誤」或「新手指南」切入,讀者會覺得有用,也願意轉發給朋友。
範例:
- 甜點保存期限怎麼抓才合理?
- 草莓為什麼夏天不建議做?
- 蛋糕外盒需要冷藏嗎?
撰寫建議:
重點不是炫知識,而是說「大家容易誤會什麼」。如果你能幫觀眾解答一個他不知道自己有的問題,轉發率會很高。
類型2:教學型主題(被收藏)
這類內容提供實用的小技巧、流程整理,會吸引人收藏起來以後用。
範例:
- 禮盒包裝怎樣才能不變形?
- 如何讓蛋糕切面好看?
- 冷凍後回溫的甜點風味保存技巧
撰寫建議:
步驟清楚、視覺明確、搭配圖片(或Reels)是關鍵。越直覺越好,不要太複雜。
類型3:故事型主題(被讚、被共鳴)
讓讀者覺得你不是只在賣東西,而是有想法、有情感的創業者。
範例:
- 為什麼我堅持使用日本麵粉
- 那個深夜決定不再大量生產的晚上
- 這款餅乾,是為了療癒我的朋友而做的
撰寫建議:
用第一人稱撰寫,內容不需要「很煽情」,但一定要「真實」。能夠展現選擇背後的原因,就能讓品牌有溫度。
類型4:情緒型主題(被留言)
這類貼文擅長把創業者的日常心理寫出來,引起創業者共鳴,常常會收到大量「我也是」的留言。
範例:
- 生意不好時,是不是就不該漲價?
- 客人說太甜,我該改配方嗎?
- 想放假又怕錯過訂單,這是自由嗎?
撰寫建議:
不是要你抱怨,而是展現「情緒的整理力」。你可以有感受,但最好也給一點你的看法或解法,觀眾會更喜歡你。
三、這樣排主題,整個月都不怕沒靈感
你可以參考這個簡單的內容節奏表:
週次 | 主題建議 | 發文形式 |
---|---|---|
第1週 | 情緒型 | carousel 圖文 |
第2週 | 知識型 | carousel 圖文/Reels |
第3週 | 教學型 | Reels+對照文 |
第4週 | 故事型 | carousel/單圖 |
這樣的規劃,能幫助你的帳號維持多樣性,觀眾也會感受到「不是每次來都在被推銷」,而是來看一些值得看的內容。
四、不是每一篇都要爆,但每一篇都能有用
當你把主題選對,才有機會讓內容發揮價值。
想像你每發一篇貼文,就像在社群丟一顆石頭:
有些會激起漣漪,有些會沉沒。
但只要你持續累積出有「主題強度」的內容,帳號就會慢慢具備信任資產,這是日後轉換購買的根本。
好內容是吸引力的起點,而不是終點
你以為貼文只是在介紹產品,
但觀眾真正想看的是——
你怎麼想這個產品,
你為什麼選這樣的包裝,
你怎麼處理經營上的選擇。
也就是說:
不是商品照不重要,而是不能只靠商品照。
社群平台的本質,是「人與人的連結」。
你只要願意把這段創業旅程記錄下來,自然就會有想一起走的人靠近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