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點行銷不能只靠貼文:品牌經營需要一條「行銷漏斗」

小優老師

2025年6月6日 下午 1:54

烘焙創業

在甜點品牌的經營現場,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:

「我真的很努力經營IG,但還是沒什麼人買。」

如果你也曾有這種感覺,先別急著懷疑自己是否不夠努力。因為問題可能不是出在貼文本身,而是你少了一個更關鍵的觀念——行銷漏斗(Marketing Funnel)


01|什麼是「行銷漏斗」?為什麼甜點品牌也要懂?

簡單說,行銷漏斗就是一條「讓人從看見你 → 理解你 → 信任你 → 最後購買你」的旅程設計。

它不像單一貼文那樣靠天吃飯,而是幫助你設計一整條「顧客購買動線」。在資訊爆炸的社群時代,這不只是大品牌在做的事,也是微型品牌最該具備的基本功。

而對甜點工作室來說,這個漏斗其實就是你品牌的「引導力」——你怎麼讓對甜點有興趣的陌生人,一步步變成會轉帳下單的老主顧。


02|行銷漏斗的三個核心階段

讓我們把整體流程拆成三個具體階段,對應你可以產出的內容形式,來看看怎麼「實際操作」。

【階段一】認識你(Awareness)

目標:讓更多人知道你的品牌存在,並留下印象。對象:不認識你、沒有追蹤你的人。

內容重點

  • 甜點作品照片,呈現美感與風格一致性
  • 創業初心、品牌理念、做甜點的背後故事
  • 帳號固定主題與明確定位(例:草莓塔專賣/療癒系禮盒)

這類內容主要是幫助你「被看見」,提高品牌初印象的辨識度。別以為這只是「曬作品」,其實這正是讓人留下記憶點的關鍵。

訣竅提醒:這階段的貼文不一定要有轉換,目的是建立品牌形象與穩定發聲。


【階段二】理解你(Consideration)

目標:讓已關注你的人,理解你跟別人有何不同。對象:有追蹤、有看過幾篇貼文,尚未購買的人。內容重點

  • 品項介紹:用料、製程、口味設計邏輯
  • 客人回饋/開箱照/影片/限動分享
  • FAQ整理(保存方式、價格範圍、出貨天數等)
  • 社群互動(開放問答、測驗、選口味投票等)

這階段的內容不是直接叫人買,而是讓「正在觀望」的潛在客人,獲得足夠資訊去建立信任感。

實戰提醒:這些內容很適合放在精選限動區、長期主題貼文或Reels說明中。因為人們不會每天看你最新的貼文,但會在有興趣時主動搜尋你過去講過的東西。


【階段三】選擇你(Conversion)

目標:讓人「知道可以買什麼、怎麼買」,提高轉換率。對象:已理解你的品牌、有興趣但尚未下單的人。內容重點

  • 當期開單資訊(時間、品項、下單方式)
  • 範例訂單、付款方式、取貨資訊
  • 活動優惠、組合搭配推薦
  • 限時下單、倒數提醒(營造購買節奏)

這階段的貼文,需要明確引導。如果你害怕太「商業感」,結果就是潛在客人雖然有興趣,卻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做。

行動設計提醒:善用IG貼文內文引導,例如「限動回覆+1即可下單」、「點精選看本月菜單」,比單純貼價格圖有用太多。


03|甜點品牌經營IG,不是每天發一篇圖就好

很多甜點品牌會有這樣的迷思:

「我每天都發貼文,怎麼還是沒人私訊?」

這就像你在門市掛滿了照片,但沒有告訴客人「有什麼商品、怎麼買、怎麼保存」。發文≠行銷,重點是發對階段的內容。

一個月最基本的貼文安排建議:

  • 認識你(品牌風格/日常):1~2篇
  • 理解你(品項特色/客人回饋):2~3篇
  • 選擇你(開單資訊/引導下單):2篇
  • 配合限動互動(Q&A/開箱/投票):日常搭配使用

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甜點行銷漏斗操作流程:內容有層次,目的有引導。


04|你該開始問的,不是「要不要發文」,而是「現在我該發什麼?」

當你開始以行銷漏斗的角度檢視自己的內容時,會更清楚知道:我今天的這篇貼文,是想讓人「認識我」還是「理解我」還是「選擇我」。

你會開始理解:

  • 為什麼那篇感人品牌故事有按讚卻沒訂單?(因為它只是認識層)
  • 為什麼那張價格圖沒人留言?(因為缺乏轉換的鋪陳)
  • 為什麼這次開單私訊比較多?(因為提前一週就開始暖身)

甜點品牌要能賣得穩,不是靠一兩篇爆文,而是靠這一整條「從關注到下單」的旅程鋪陳。


結語|你不是在經營一個帳號,而是在經營一條信任的路

創業的過程,很少一發就中,大多數時候,是靠一點一滴的鋪路與修正。

而行銷漏斗的思維,會幫助你不再焦慮於短期數字的波動,而是建立一個能長期穩定養客、轉換的經營系統。

這不是華麗的理論,而是你每天都能實作的內容邏輯。

從今天起,試著重新設計你的貼文節奏與目的——
讓甜點的價值被看見,也讓真正有需要的客人找到你。